“老兵”高玉宝在《我是一个兵》歌声中离世

时间:2023-03-10 03:16:37阅读:112
高玉宝给学生讲革命故事今年八一前夕,高玉宝胸前佩戴军功章, 在向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捐款仪式上敬军礼著名军旅作家、《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5日16时12分逝世,享年92岁。《

高玉宝给学生讲革命故事

今年八一前夕,高玉宝胸前佩戴军功章, 在向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捐款仪式上敬军礼

著名军旅作家、《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5日16时12分逝世,享年92岁。《半夜鸡叫》源于高玉宝自传体小说《高玉宝》,曾入选198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里地主老财周扒皮的形象深入人心,《半夜鸡叫》还被拍成木偶电影。

这两天,高玉宝的儿子高燕飞和其生前好友胡世宗,分别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讲述了高玉宝病重期间的情况,以及曾经生活里的那些感人故事。

弥留之际

患罕见恶性血管肉瘤

听着熟悉的曲调离世

高燕飞是高玉宝的大儿子,在北京工作生活。他在接受北青报记者电话专访,谈及父亲高玉宝生前的身体状况时,声音哽咽地说道,“我父亲生前患有罕见的恶性血管肉瘤,这个病让他很痛苦,脑子一时糊涂一时清醒,常常失眠。”

高燕飞还透露,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大阅兵时,父亲曾穿着病号服,坐在病床上对着电视机屏幕收看阅兵式。当他看到有100面战旗出现的镜头时,非常兴奋。因为这里面有辽沈战役“塔山英雄团”的战旗,他参加过这场战役。

进入11月份后,高玉宝言语不清,已不能正常表达。在他痛得无法躺在床上的时候,高燕飞就背着他在医院走廊里踱来踱去,“父亲是一个非常普通而又平凡的人,他最喜欢唱《我是一个兵》,但是每次唱总跑调。如今他重病在身,我背着他,将他当成一个老小孩,唱《我是一个兵》给他听,也只有这样,他的脑子才能有片刻的清醒和宁静。”

高燕飞说在父亲弥留之际,大家守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不断地打着节拍,边哭边唱“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父亲听后眼眶湿润,流下了最后一行眼泪。伴随着这首歌曲,老人离开了人世。

默默付出

偷偷给英烈家属捐款

讲课从来不收课时费

在高燕飞的印象中,父亲高玉宝还是一个对自己吝啬、对别人热情大方的人。他去世后,子女们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他的床底下压着一本密密麻麻写满捐款数字的笔记簿,那上面有给国内各灾区捐款的记录,有给塔山纪念馆的10万元捐款,还有给一些老战友及英烈家属的捐款,“这些捐款好多我们都不知道,他从来不对我们子女讲。”

父亲生前工作战斗过的军营对他的评价,总是绕不开他是“扫盲运动的标志性人物”这样一个荣誉称号。他从一个只上过一个月学的文盲战士,到刻苦识字搞文学创作,这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苦奋斗的励志精神。“他到全国各地做红色传统文化报告,从高玉宝哥哥,讲到高玉宝叔叔,再讲到爷爷,他讲了一辈子。他在全国100多所学校担任辅导员,却从来不收讲课费,每次讲完课得到的都是红领巾,他将这些红领巾小心地珍藏着。”高燕飞说道。

高玉宝去世后,有长沙、石家庄等城市的学校代表赶到大连悼念、慰问其家属。最为遗憾的是,辽宁省警察学院聘请高玉宝为该院大学生德育老师的证书都做好了,却未来得及送过来。直到高玉宝去世,该院学生处处长、雷锋班班长赵宏光将这本迟到的聘用证书递到高玉宝子女手里时,大家都痛感惋惜。

完成心愿

战场上被人舍命相救

70年后找到恩人下落

令人欣慰的是,高燕飞在高玉宝生前帮他完成了一件长达70年未完成的心愿。

在1948年年底的张家口战役中,父亲高玉宝用马枪一对三与敌人战斗,在一枪打倒一个敌人后发现子弹没有了,只能用马枪把打另外两个敌人。 危急时刻,28岁的团参谋长李文斌为救高玉宝提一柄战刀在两个敌人背后出现,挥刀砍倒敌人,救了他一命。最终, 这位团参谋长李文斌在1949年的衡宝战役中牺牲,高玉宝遂将战刀埋在李文斌牺牲的地方。

多年后,高玉宝想找到李文斌的墓地,却总也找不到,于是造了一把八路军战刀,在上面刻上李文斌的名字。并在战刀底盘座上附上一首小诗,“虎将挥虎刀,霜刀鬼魅扫,为国献生命,光辉永世照”。每年10月4日李文斌的忌日时,老人都会把战刀拿出来,放在李文斌的遗像前进行悼念,“这么多年,父亲一直在查找四野南下的行军路线图和烈士牺牲的地点,却始终没有查找到。直到今年,我帮父亲查找到了,他激动得嚎啕大哭。”

古道热肠

常给街坊邻居磨菜刀

谁家锅底漏了都找他

在好友胡世宗的印象中,高玉宝是个热心肠的人。“我的子女海泉、海英小的时候,高玉宝都送过他们红领巾,还在赠给他们的相册上写了勉励孩子们好好学习的赠言。”胡世宗追忆说。一次,原总装备部沈阳局的党员举办活动,想请高玉宝讲党课。当时的通讯并不方便,他与几名战友很突兀地赶到大连,高玉宝还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大家。

此外,胡世宗还亲眼见过高玉宝给街坊邻居磨菜刀。当时战斗英雄就像个普通的磨刀师傅,被一群老头老太太围着,他耐心地一把刀一把刀给大家磨。据说某次在过年前,他连着磨了60多把菜刀。再后来,谁家的锅底漏了、谁家的小孩儿推车轱辘不转了,都会去找他,而他都尽力帮忙修好。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统筹/满羿

评论

  • 评论加载中...